987股票书籍网:专业的股票书籍下载、股票知识网站
首页 > 股票知识 > >宏观上来看中国未来投资的机会

宏观上来看中国未来投资的机会

时间:2021-04-03浏览次数:

提问:
我有个很困惑的地方,诚如你所说的,伟大的公司需要匹配伟大的投资人,但伟大的投资人是需要具备大格局思维的,自前像我们这种普通的投资者还很难具备这种大格局思维;你能否从你多年的投资思考中给我们分享一下,你对国家未来发展的趋势,以及我们国家能在哪些行业有较大的机会在国际分工中取得竞争优势?

回复:
首先说两点:
(1)这种宏观性的问题,其实对投资的帮助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大。越是长期和宏观的预测确实比较准确,因为影响长期结果的变量因素很少,也比较稳定(比如人口,人均收入、城市化率、消费结构变化等),另外,从很宏观的地方出发到具体标的和交易的落地,完全是另-个问题。

(2)宏观角度很好或者长期来看很棒的对象,未必能让你赚到钱。只要价格足够便宜,不好的产业中的一般公司也能有不错的收益率;相反,如果价格昂贵,未来几年发展最棒的公司也可能让你受益平平,如果万一-其发展低于预期(即便还是不错),也可能让你亏大钱。

好,在记住以上两点后,再回答你提出的问题。

从现在看未来,投资人最重要的宏观思维是什么?我觉得就是你相不相信中国继续发展,经济总量上超过美国,人均GDP水平进入发达国家标准。如果不相信,后面的一切都不要谈了,股票最好不要买。如果相信,继续进行下一步。

目前中国经济总量是美国的60%左右(11万亿美元VS 18万亿美元),不考虑汇率变化(我个人也不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有大幅升值和贬值的基础,大幅增值肯定没戏,大幅减值其实也不太可能。从目前中美的实际购买力比较,除了房地产明显高估外,其他领域的货币价值我认为是基本合理的。另外人民币大幅贬值也不符合中美双方利益),中国需要GPD再翻一倍才能超过美国。

2018年中国人均GDP为8 000美元左右,届时人均GDP应该达到16 000美元以上,正好挤进世界银行定义的发达国家门槛。要想挤入更高的发达经济行列,必然要求两个方面的提升:第一是经济规模总量的提升,第二是经济附加值的提升。我们可以思考一下这两方面应该如何达成?

可以从GDP结构来大致衡量这两个问题。2016年中国GDP中,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占比分别为8.6%、39.8%和51.6%。而发达国家经济体的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的GDP占比都达到70%以上(美国达到80%),第二产业美国和日本分别只占19%和25%左右(德国也在20%左右),农业更是只有2%~5%的占比。当然上述数据具体统计口径各国会有一些差距,但用来作为长周期的定性分析是没有问题的。

由上面可以发现,未来中国的经济结构大概率地会有重大转变,农业占比大幅下降,第三产业占比大幅上升,工业占比也会有明显下降,所以从雪道的发展环境来看,第三产业会更好。如果再考虑到第三产业里的结构细分,目前占比很高的房地产类和交通运输等估计会持续下滑,而文体、娱乐、教育、传媒,包括现代金融类服务会有长足发展。

第二产业总体规模占比会下降,但机会其实也很大。因为从能力禀赋来讲,其实中国的制造业综合能力很强,又有规模、配套、成本、本地大市场等一系列优势。但未来主要的机会不是来自低端工业品的规模增长,这部分需求饱和供应过剩。最大的机会来自高端的“进口替代”,特别是高端材料、半导体、汽车和大飞机这种现代工业的王牌项目,中国有巨大的需求,未来的增量会非常大,你会发现,恰好这几个产业也是工业和消费领域里规模最大的行业。这块儿其实比第三产业相对还好把握,因为第三产业总体规模大,但供应普遍小而散,真正具有高壁垒和垄断潜力的产业并不多,同时还具有中国本地竞争优势的更少。

其中汽车可能会大有机会。因为汽车产业首先规模巨大,其次带动的产业链也非常广。更重要的是,未来5年,汽车产业叠加了国产车崛起和新能源、智能化三个重磅的驱动因素(特别是5G推广后,汽车的智能化水平可能真正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这其中汽车主要生产商、上游配件和材料供应商都可能有较大的机会。与之相似的是半导体产业,规模和壁垒都类似。拿下这两个大产业,国家间实力的此消彼长会发生非常剧烈地变化。
至于第三产业的大机会,可能将来更多的是依托于互联网的各种商业创新,旅游、文娱产业显然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A股这些领域里有吸引力的标的很少。

至于中国的竞争力就不用怀疑了,有巨大的产业人口,有超级巨大的本地消费需求,有强大的资本市场,更有全世界最具奋斗精神的民族,我个人在世界各地的旅行和观察中,其实越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至于技术壁垒,虽然需要时间,但毕竟不是魔法,有强烈意愿,有自由人才流动,又有超级多的钱,逐个突破无非是时间问题而已。创新更不是玄学,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最低端的经济模式是原材料供应,低、中端的经济模式则是低成本大规模制造,这两个阶段创新是不经济的,从经济学原理来讲就不可能也不应该原创创新。但产业向着中、高端升级,创新是最重要的利润来源,所有最聪明的脑袋和钱都会不顾一切地涌入,创新爆发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事实上近些年中国在顶级科技期刊里的一流学术论文数,已经呈爆炸式的增长中,从绝对数量上已经与美国并驾齐驱,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这是重要的预先指标)。

但说了这么多,是不是在最好的雪道上就能赚到钱?还真不是。大方向里的细节问题很多,最终还是要有好生意、好公司和好价格才能赚到超额收益,上述谈的这一切所谓大格局、大展望、大方向,充其量只算是好生意之下的“供需前景”这一细分领域的粗浅展望而已。